FOF批量涌入股基赛道 超九成年内业绩飘红

发布时间:2025-08-18 12:23:19   来源:国际利来68

  凭借对股票型基金尤其是医药、科技基金的重仓,公募FOF一改此前四年的业绩颓势,创下五年来最好表现。

  由买债基转为买股基的公募FOF,正成为公募新的增长亮点,业绩表现最好的FOF产品年内已有34.28%的收益,且全市场超九成FOF年内收益飘红。证券时报记者发现,全市场排名前10的FOF基金,均重仓了高弹性的股基,并减少了对债基、保守平衡型基金的布局。

  Wind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8月17日,已有29只(不同份额分开计算)公募FOF年内收益超20%,业绩表现最好的FOF产品年内已有34.28%的收益,且全市场超95%的FOF产品实现年内正收益,从最佳收益到整体收益,公募FOF均创下五年来最好业绩表现。

  具体来看,国泰基金旗下国泰优选领航、国泰行业轮动、工银睿智进取分列FOF产品年内业绩三强,收益率分别为34.28%、31.27%、28.92%。此外,易方达优势回报、华夏聚盈优选、前海开源裕源、交银智选星光、平安盈诚积极等FOF的收益率也都超过23%。

  公募FOF一改过去四年低迷的走势,有望刺激更多持有人买进FOF资产。证券时报记者发现,2021年至2024年期间,公募FOF年度最高收益率分别为14.57%、0.29%、3.69%、17.14%,其中在2022年、2023年,以股票型基金为买入对象的公募FOF几乎全军覆没,这两个年度,仅有少量债券型FOF产品实现年度收益飘红。

  如今,业绩持续改善的FOF产品正成为大型基金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。天相数据统计显示,从FOF基金规模及数量情况去看,2025年二季度,全市场FOF基金共计518只,总管理规模为1564.42亿元,其中普通FOF基金规模为963.66亿元,养老目标FOF基金规模为600.76亿元;FOF基金管理规模较上季度增加135.08亿元,环比增长9.45%。

  证券时报记者发现,排名全市场业绩十强的FOF产品,清一色以股票型基金为核心持仓,且大多选取进攻型的股基,这与FOF产品过去重视债基的保守策略完全不同。以排名第一的国泰优选领航为例,这只FOF买进的全部9只基金产品,有8只为股票型基金,第一大重仓基为稀土ETF,第四大重仓为港股创新药ETF。

  易方达优势回报FOF也是一个典型,它今年以来已取得约26%的收益率,其十大重仓基全部买入了易方达自家基金,且均指向明星基金经理所管产品,比如杨桢霄管理的易方达医药生物基金,就成为这只FOF的重仓对象。因此,该FOF也借助易方达医药生物基金的港股仓位,享受到港股创新药带来的业绩弹性。

  平安盈诚积极FOF的业绩也来自对高收益基金的布局,尤其是那些重仓科技股、港股的基金产品。例如,平安盈诚积极FOF截至今年6月末,将招商优势企业基金作为第二大重仓基,招商优势企业持仓多只港股科技股,这为平安盈诚积极FOF提供了超越A股基金的收益来源。

  事实上,今年以来的公募FOF获取高收益的路径,已完全离不开进攻性思路以及买入股基,全市场20强FOF产品的核心重仓基,均体现出这一点。交银智选星光FOF在解释业绩时表示,选基思路是减少布局以绝对收益思路为核心的基金,增加科创成长主题基金,尤其是计算机主题基金、港股创新药基金、人工智能基金等,在防守和进攻之间看好进攻型的基金产品。

  与重仓股基带来的业绩反弹不同,重仓债基的FOF产品则面临着较大的压力。近期多只公募FOF出现清盘现象,背后均涉及重仓债基后业绩低迷的情况。

  8月15日,北方一只FOF产品发布清盘公告,该FOF产品的合同已经终止。截至今年6月末,这只FOF买入的十大重仓基中,超过一半的基金为债券型产品,尽管这只FOF仍有超过4%的年内收益,但在FOF整体凭借股基获取高收益的环境下,不得不面临合同终止的尴尬。

  此外,8月14日,华南某公募也披露,旗下一只FOF产品可能也面临合同终止的风险,这只产品虽然同样实现年内收益飘红,但它是一只重仓债券型基金的FOF。截至今年6月末,这只FOF所买入的10只基金全部为债基。

  “当前,投资者买FOF是希望FOF重仓那些弹性大的股基,尤其是科技基金、医药基金、港股基金等,如果FOF买的是一大堆债券基金,这些客户是很难留住的,因为现在的行情是明显偏弹性需求。”深圳一位基金市场部的人表示,今年重仓股基不仅为FOF摆脱了困境,也让许多持有人看到了FOF的赚钱效应,FOF在市场行情升温后的选基能力,也将最终体现为FOF留存客户的能力。

  免责声明: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的主要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  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,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。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,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,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、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。